当前位置: | MINGBO(中国) | > 资讯中心 > 一线动态 > 工程装备公司 > 文化园地 |
【劳动先锋】以过硬技能守好地采“大动脉” | ||||||
| ||||||
晨曦温柔地洒落在英坪矿,英坪项目总工夏新钧又踏上了每日井下巡查之路。他恰似一滴晶莹水珠悄然汇入波澜壮阔的大海,以持之以恒、润物无声的执着坚守,如涓涓细流滋养着矿山蓬勃跳动的发展脉搏。 将工作“堵点”转化为创新“支点” 近年来,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,黔南分公司又迎来新的挑战。如何让富矿借助新质生产力“精耕细作”,实现“富矿精开”,成为矿业响应高质量发展的一道“必答题”。,夏新钧积极响应号召,带领团队围绕磷矿资源高效利用,以科技创新为抓手。针对英坪试生产采区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、回采难等问题,夏新钧每次回采爆破时都下井详细记录井下实施情况,升井后,加班查找搜索符合当前工作面回采的方式方法,打电话咨询各专业人士交流解决办法。 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多次采矿试验,摸索总结经验,不断优化矿房回采单体设计,精细爆破设计及爆破参数,加强炮孔质量控制,采用控制爆破技术,创新的布置下向扇形中深孔,在下盘矿体三角区布置斜孔等措施,辅以无人装载机和无人破碎机破除,解决了回采率低、大块率高等问题,降低贫化率,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,实现了效益最大化。采用点云处理系统扫描建立3D模型,收集矿房采空区数据指导充填,同时便于对采空区进行监测监控以及对相邻矿房影响进行分析。 他先后参与了《大型地下矿山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》、《海堤工程关键技术研究》和《复杂地层大型地下磷矿开拓及采掘关键技术研究》等课题的立项、研究工作。主持的《提高立井井筒装备施工效率的方法》获得工程局2024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成果,并已累计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、2项电建工法和2项湖南省工法。同时,重视提质创效,作为水电八局瓮福磷矿QC小组成员,参与的QC课题《提高岩溶地区深竖井施工效率》,获得湖南省第42次QC小组成果二等奖。主持的QC课题《提高HDPE土工膜焊接质量验收合格率》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22年度电力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二等奖。 将管理“难点”转化为优化“起点” 2024年是英坪项目基建期转入采矿期的关键之年,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基建工程,英坪项目成立了青年突击队,以落实“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程”为契机,动员青年员工发挥生力军作用,全力保障工期进度和质量。 因受不良地质影响,英坪矿已经面临采掘失衡的问题,如何合理的将生产期的矿房备好是当前的重中之重,随之而来的困难则是施工现场跨度大,作业面分散,人员流动频率大,测量、打钻、装药、爆破、排险、出渣、支护等每一项工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配合,而如何将指令精准、高效地传达到工区每个人头上,又变成突击队员们面临的新一大难题,夏新钧带领突击队员们反复的开会讨论,到周边地采项开展技术交流,最终建立起“工区负责人-现场带班队长-班组长”的三重管理机制,并由带班领导负责现场安全和质量把控,保证每道工序间的衔接顺畅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工区得以高效地控制各工序开展,项目部得以从“一天6炮”突破到“一天10炮”,在保证现场安全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掘进进度。英坪项目24年累计掘进进尺达到5764m,创历年来最高纪录。 将监督“盲点”转化为安全“亮点” 为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井下作业一线,英坪项目自23年开始严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。有一次在830北作业队伍掘进主巷,因遇到断层导致矿体提前揭露,交叉点开口顶板极其破碎,当班人员发现顶板存在风险,要求立刻放弃交叉口施工并进行支护并封闭,同时汇报地面做好加强支护的准备。当晚已锚网支护并复喷的工作面出现了小范围的冒顶,夜班带班人员立刻汇报至地面。地面地质部门因有提前准备,立刻做出反应,要求现场马上进行封闭并立刻组织进行钢拱架加强支护,夏新钧立刻对方案进行报批及交底,上下联动迅速,从发现问题到开展加强支护施工,整个流程仅仅耗时2天。避免了裸露围岩暴露时间过长,高效交流的同时也保证了井下巷道的安全。各部门通力配合,严格控制安全布局。做到了多作业面开挖情况下保证每个现场作业条件安全稳定,井下用电系统时刻受控,安全技术方案交底到位,安全责任层层落实。在安全受控的前提下,积极协调现场施工任务安排,保证现场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反馈至当班领导并下达后续指令,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序的衔接,提高工程进度。 “我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。”这句朴实的自嘲,恰是夏新钧职业生涯的写照。从青涩学子到技术中坚,技术质量工作,他几乎干了个遍:技术方案、质量验收、回采设计、资料整编……每当同事调岗,他总是第一时间接手任务,并梳理出清晰的操作指南;新同事入职,他又化身“行走的教科书”,将多年积累的“独门秘籍”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。他的“全能”源自永不停歇的钻研。重要方案亲自现场交底;严抓质量验收工作,对各项技术参数烂熟于胸;从零开始,自学地下采矿工艺,不断摸索试验,提高回采效益和质量即便已成为一个深资历的“老师傅”,他仍坚持及时下井收集第一手数据。“井下情况每天都在变化,只有到现场看过,我才能心里有底。”夏新钧说。 自工作以来夏新钧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,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,对待工作精益求精,办公桌上泛黄的笔记本、抽屉里鲜艳的荣誉证书、井下数千公里的行走轨迹——这些是夏新钧8年职业生涯的“勋章”。没有鲜花与掌声,他的成就藏在每一份台账和图纸里,藏在井下安全运行的日日夜夜中。 | |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